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师资格证 2022下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热力环流》(高中地理)
2022下教师资格面试试讲:《热力环流》(高中地理)
发表时间:2022-11-11 来源:山香教育官网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试讲稿:《热力环流》

内容:

热力环流

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活动

请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做一个实验。

材料: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厘米左右,宽30厘米左右,高40厘米左右)、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胶合板或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胶合板或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的成因类似于上面的实验。如图2.3所示,当地面受热情况是均匀的时候,空气没有上升和下降运动(图a)。如果A地受热多,B、C两地受热少,则A地近地面空气就会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B、C两地的空气就会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图b)。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向气压低的B、C两地扩散。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图c)。

热力环流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地表的冷、热差异会产生环流。例如,在陆地与海洋之间、城市与郊区之间都可能形成热力环流。

基本要求:

(1)如果教学期间需要其他辅助工具,进行演示即可;

(2)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3)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内容。

答辩题目:

1. 等压面图有什么阅读技巧吗?

2. 设计板书有哪些基本原则?

3. 阐述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试讲答案: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高中地理组的01号考生,我试讲的题目是《热力环流》,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新课

师:夏天人们喜欢去海边避暑,就像大家在视频里看到的,走在海边,吹着海风,水清凉、风清爽,炎热的夏天置身这样的地方真的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么,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有没有关系呢?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学习热力环流去解释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师:其实,不止是风,阴晴雨雪,所有的天气活动都是由大气运动导致的,而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在探究学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物理上的相关概念:什么是气压。

师:回答得很好,同学们的物理学习得不错。气压就是单位面积上空气柱所产生的压强。当地面受热均匀时,海拔相同,气压相等。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究热空气的运动。同学们观看放孔明灯的视频并思考:(1)孔明灯是如何运动的?(2)孔明灯为何这样运动?

师:A同学你来说说。

师:A同学回答得很好。孔明灯因为受热向上运动。我们可以推知一地受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空气上升。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通过模拟实验探究冷空气的运动。

师演示讲解:我们用一个长100 cm左右,宽30 cm左右,高40 cm左右的长方形的玻璃缸、胶合板或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来做一个实验。第一步,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第二步,用平整的胶合板将玻璃缸上部的开口盖严;第三步,在胶合板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第四步,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师:同学们观察并思考,冰块上方烟雾是如何运动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冰块上方的烟雾是向下运动的,为什么会这样运动呢?

师:是因为装冰块的盆较冷,空气收缩下沉,导致冰块上方的烟雾是向下运动的。

我们可推知一地冷却,空气收缩,密度变大,空气下沉。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上升、下沉,垂直方向的运动,那么空气的垂直运动会不会引起其他一系列的运动呢?

师:我们来继续实验,同学们继续观察玻璃缸上部和底部的空气是如何运动的?

师提问: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

师:B同学回答得很好,请坐。玻璃缸上部的空气由热水的上方流向冰块的上方,玻璃缸底部的空气由冰块方流向热水方。

师:根据上述实验的探究,假设热水为A,冰块为B,同学们尝试绘制热力环流的示意图。

师:有些同学绘制得很不错。我们共同分析一下热力环流的形成:A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B地冷却,空气收缩下沉,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A地空气膨胀上升之后,A地上空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B地上空空气密度减小,与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低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像水由高处流向低处一样。近地面,A地上空空气流出之后,A地近地面与同一水平面相比,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而B地空气收缩下沉之后,近地面空气密度增大,和同一水平面相比,形成高压,大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热力环流圈。

师: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了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我们通过实验推导出了热力环流的过程,那么热力环流是否只存在实验中呢,日常生活中什么会导致地面冷热不均呢?

师:对,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

师:同学们能举出生活中的热力环流例子吗?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活跃,生活中的热力环流有海陆分布引起的海陆风,还有人类活动形成的城市热岛效应等。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及其在生活中的现象,现在回到我们上课初提出的那个问题,清爽的风和清凉的海水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师:对,是有关系的。夏天陆地升温快,气压低,海水升温慢,气压高,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清爽的海风。

师: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四、板书设计

热力环流

1. 热空气运动

2. 冷空气运动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

答辩答案:

1. (1)在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

(2)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气压高的地方等压面向上弯曲,气压低的地方,等压面向下弯曲。热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下弯曲,高空向上弯曲。冷的地方近地面等压面向上弯曲,高空向下弯曲。

(3)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近地面是低压,其高空一定为高压;近地面是高压,其高空一定为低压。

(4)近地面,热的地方气流上升,天气阴雨;冷的地方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2.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地理板书的最基本的要求。地理板书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严谨性和结构的合理性两方面。(2)针对性原则。板书设计要针对学生实际,一方面内容的信息量要适中,深浅度应适宜;另一方面板书的设计形式要合理,适应培养学生能力的需要,因为不同形式的板书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功能是不同的。(3)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4)美感性原则。地理板书要做到不空不繁、不错不杂、纲目清楚、内容准确、结构合理、文字工整、符号清晰、布局匀称。

3.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密切联系。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穿着方面:在气温日较差较大的青藏高原,牧民们往往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大袍;在炎热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宽松的长袍。

饮食方面:我国有“北面南米”之说,这与我国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关。

住房方面: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多住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住窑洞,北方居民房屋内有土炕,南方炎热地区的少数民族以竹楼为主。

出行工具方面:我国沙漠地区的居民多选用骆驼,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多选用狗爬犁。

生产活动,特别是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联系密切。地理教学要与人们的生产活动密切联系。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日益深刻,地理教学对提高公民环境意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

2025教资上岸大本营

  • 考试公告
  • 成绩查询
  • 资格认定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点击打开
收藏 点赞

热门活动

在线客服

互动交流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 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历年试题0元下载 历年试题卷12套 考前模拟卷12套
中小幼 科一科二
“码”上领取

高分吃“面” 试讲稿 说课稿
着装仪态 板书规范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版资料

确认登录 放弃离开
  • 山香微信客服平台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 招教历年试题
    (6大学科
    100套试题)

  • 入编资格测试
    (综合分析
    “码”上知晓)

版权所有:海南山香教育文化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6-2025 山香教育 All Right Reseverd 琼 ICP 备20220159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