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1.从教育目的体现的范围看,可将它分为()
A.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
B.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
C.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
D.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2.“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 )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世界上最早的智力测验是( )
A.斯坦福—比纳量表B.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C.瑞文推理测验D.比纳—西蒙量表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指( )
A.消退B.行为强化C.刺激泛化D.刺激比较
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强调( )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A.教书育人B.关爱学生C.爱岗敬业D.爱国守法
二、多选题
1.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包括( )
A.学生自评B.小组评议C.班主任评价D.信息反馈E.收集信息
2.班主任处理偶发事件的原则有( )
A.教育性原则B.客观性原则C.可接受性原则D.冷处理原则
3.关于感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暗适应是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
B.明适应比暗适应要花费更长的时间
C.刺激强度太强或太弱都不会产生感觉
D.煤炭在晚上看起来比白天更黑,但不会认为这是两种煤炭,这是感觉对比
4.下列属于多媒体教学隐患的是( )
A.颠倒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大容量导致学业负担加重
C.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
D.不顾实际强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 )
A.信息技术教育 B.研究性学习
C.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D.劳动与技术教育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C【解析】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可划分为:(1)从其作用的特点看,教育目的可以分为价值性教育目的和功用性教育目的;(2)从其所含要求的特点看,教育目的可以分为终极性教育目的和发展性教育目的;(3)从被实际重视的程度看,教育目的可以分为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4)从其体现的范围看,教育目的有内在教育目的和外在教育目的之分;(5)从其存在方式看,教育目的有实然的教育目的和应然的教育目的之分。故本题选C项。
2.D【解析】题干的描述体现了家庭教育的针对性特点。
3.D【解析】最早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
4.C【解析】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反应,属于刺激的泛化。题干所述属于刺激泛化的典型例子。
5.D【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提出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是爱国守法。
二、多选题
1.ABCD【解析】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2.ABCD【解析】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有:(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冷处理原则。
3.ABD【解析】本题考查感觉的规律。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与暗适应相反,明适应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过程。故A项表述错误。与暗适应相比,明适应的时间比较短,大约在一分钟内即可完成。故B项表述错误。每一种感觉都是在适宜刺激作用于特定的感受器时产生的,刺激强度太弱或太强都不会产生感觉。故C项表述正确。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D项中,煤炭在晚上看起来比白天更黑,但仍把其知觉为一种煤炭,这正是由于知觉的恒常性。故D项表述错误。
4.ACD【解析】多媒体教学的隐患:(1)颠倒教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2)大容量导致教学重难点模糊不清;(3)盲目利用,浪费教学可用资源;(4)不顾实际强求使用多媒体教学。
5.ABC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https://www.shanxiangjiaoyu.com/zixun/20250220/45829